莆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第三期)

发布时间:2025-09-09 16:52 信息来源:莆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点击数: 字号: T | T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规定,现将我局近期开展全市普通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相关信息公布如下:

  本次公布的普通食品监督抽检信息涉及27大类食品,包括饼干、餐饮食品、茶叶及相关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豆制品、方便食品、蜂产品、糕点、罐头、酒类、粮食加工品、冷冻饮品、肉制品、乳制品、食糖、食用农产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蔬菜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水产制品、水果制品、糖果制品、饮料和调味品等。

  莆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要求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不合格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督促生产经营者履行法定义务,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不合格项目的小知识

  一、苯醚甲环唑

  乙酰甲胺磷是内吸性的有机磷类杀虫剂。食用食品一般不会导致乙酰甲胺磷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乙酰甲胺磷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乙酰甲胺磷在芒果中最大限量为0.2mg/kg。乙酰甲胺磷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二、噻虫胺

  噻虫胺是一种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对蚜虫等有较好防效。食用食品一般不会导致噻虫胺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噻虫胺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噻虫胺在番木瓜中最大限量为0.01mg/kg,噻虫胺在胡萝卜中最大限量为0.2mg/kg,

  噻虫胺在姜中最大限量为0.2mg/kg,噻虫胺在辣椒中最大限量为0.05mg/kg,噻虫胺在芒果中最大限量为0.04mg/kg,噻虫胺在茄子中最大限量为0.05mg/kg,噻虫胺在食荚豌豆中最大限量为0.01mg/kg,噻虫胺在甜椒中最大限量为0.05mg/kg,噻虫胺在香蕉中最大限量为0.02mg/kg,噻虫胺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果农或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三、噻虫嗪

  噻虫嗪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的杀虫剂。食用食品一般不会导致噻虫嗪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噻虫嗪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噻虫嗪在葱中最大限量为0.3 mg/kg。噻虫嗪在番木瓜中最大限量为0.01 mg/kg。噻虫嗪在辣椒中最大限量为1 mg/kg。噻虫嗪在萝卜中最大限量为0.3 mg/kg。噻虫嗪在香蕉中最大限量为0.02 mg/kg。噻虫嗪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果农或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四、吡唑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是具有保护、治疗和传导作用的杀菌剂。食用食品一般不会导致吡唑醚菌酯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吡唑醚菌酯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吡唑醚菌酯在食荚豌豆中最大限量为0.02mg/kg。吡唑醚菌酯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五、丙环唑

  丙环唑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叶面杀菌剂,丙环唑是有机杂环类杀菌剂,这类农药对人毒性低,但对皮肤、眼睛有刺激。食用食品一般不会导致丙环唑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丙环唑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的规定,丙环唑在葱中最大限量为0.5mg/kg。丙环唑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六、除虫脲

  除虫脲是非内吸性昆虫生长调节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用于林业、观赏乔木和果树,防治多种食叶昆虫。食用食品一般不会导致除虫脲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除虫脲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除虫脲在荔枝中最大限量为0.5mg/kg。除虫脲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七、毒死蜱

  毒死蜱又名氯吡硫磷,是一种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杀虫、杀螨剂,具有良好的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少量的农药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毒死蜱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毒死蜱在萝卜中最大限量为0.02mg/kg。毒死蜱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八、腈苯唑

  腈苯唑在植株体内,具有残留保护活性和低输导性的穿透性杀菌剂。用于防治包括果树、坚果、柑橘、香蕉、水稻和蔬菜等多种作物的多种病害。食用食品一般不会导致腈苯唑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腈苯唑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腈苯唑在香蕉中最大限量为0.05mg/kg。腈苯唑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九、克百威

  克百威又名呋喃丹,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常见的一种杀虫剂、杀螨、杀线虫剂,在环境不易自然降解,易蓄积,对环境有一定危害。少量的农药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克百威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克百威在葱中最大限量为0.02mg/kg。克百威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十、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

  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是一种广谱、高效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无内吸作用,被广泛用于农林业和卫生害虫的防治。少量的农药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氯氟氰菊酯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葱中最大限量为0.2mg/kg,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萝卜中最大限量为0.01mg/kg。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十一、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

  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是一种广谱高效杀菌剂。少量的农药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咪鲜胺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的规定,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在山药中最大限量为0.3mg/kg。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十二、戊唑醇

  戊唑醇是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食用食品一般不会导致戊唑醇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戊唑醇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的规定,戊唑醇在橄榄中最大限量为0.05mg/kg。戊唑醇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十三、氧乐果

  氧乐果是一种广谱高效的内吸性有机磷农药,碱性条件下易分解,有良好的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用于防治吮吸式口器害虫和植物性螨。食用食品一般不会导致氧乐果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氧乐果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的规定,氧乐果在菜豆中最大限量为0.02mg/kg。氧乐果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十四、乙酰甲胺磷

  乙酰甲胺磷是内吸性的有机磷类杀虫剂。食用食品一般不会导致乙酰甲胺磷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乙酰甲胺磷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乙酰甲胺磷在橄榄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02mg/kg。乙酰甲胺磷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十五、恩诺沙星

  恩诺沙星是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在预防和治疗畜禽的细菌性感染及支原体病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长期食用恩诺沙星残留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规定,恩诺沙星(以恩诺沙星+环丙沙星之和计)在鸡蛋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10μg/kg。恩诺沙星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养殖户对使用兽药的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十六、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是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和口服吸收良好的优点。动物产品的氧氟沙星残留,一般不会导致对人体的急性毒性作用;长期大量摄入氧氟沙星残留超标的食品,可能在人体内蓄积,引起肾功能障碍、过敏反应和中枢症状等。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 41 种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1-2022)规定,氧氟沙星在淡水鱼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2μg/kg。氧氟沙星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养殖户对使用兽药的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

  十七、铅(以Pb计)

  铅是常见重金属污染物,人体多通过摄取食物、饮用自来水等方式把铅带入人体。铅是蓄积性的重金属,只有当人体中铅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发身体的不适,在长期摄入铅后,会对机体的血液系统、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尤其对儿童生长和智力发育的影响较大。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中的规定,铅(以Pb计)在姜中的限量值为0.2mg/kg,铅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蔬菜种植过程中对环境中铅元素的富集。

  十八、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

  含铝食品添加剂(比如钾明矾、铵明矾)可用作膨松剂、稳定剂。按标准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长期过量摄入铝可能与儿童智力发育障碍、软骨病、骨质疏松等疾病有关。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中的规定,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在馒头花卷(自制)中不得使用,铝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个别生产经营企业为增加产品口感,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超限量、超范围使用含铝添加剂,或者其使用的复配添加剂中铝含量过高,还可能是生产经营企业使用的原料受环境原因,天然含有较高含量的铝本底所致。

  十九、三氯蔗糖

  三氯蔗糖是一种最接近蔗糖的一种甜味剂,热稳定性好,适用于酸性至中性食品,对涩、苦等不愉快味道有掩盖效果,在焙烤工艺中比阿力甜更稳定,适用于食品加工中的高温灭菌、喷雾干燥、焙烤、挤压等工艺。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中规定,三氯蔗糖在橄榄中不得使用。三氯蔗糖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个别生产经营企业为增加产品口感,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超限量、超范围使用添加剂,

  二十、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

  山梨酸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食品防腐剂。其抗菌性强,能抑制细菌、真菌和酵母的生长,防腐效果好。个别食物中可能含有少量本底,例如枸杞。山梨酸可参与体内正常代谢,几乎对人体无害。只要摄入量在食品安全限量范围内并不影响人体健康,如果长期大量服用,会对肝脏、肾脏、骨骼造成危害。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中规定,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在糕点中限量值为1.0g/kg。山梨酸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经营企业为延长产品保质期,或者弥补产品生产过程卫生条件不佳而超限量、超范围使用,或者未准确计量。

  二十一、糖精钠(以糖精计)

  糖精钠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人工合成甜味剂,甜度为蔗糖的 200-700 倍。糖精钠在人体内不被吸收,不产生热量,大部分经肾排出而不损害肾功能,但食用较多的糖精钠,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使用量过大时有金属苦味。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中规定,糖精钠在小麦粉制品(自制)中不得使用,糖精钠在杨梅中不得使用。糖精钠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经营企业为增加产品甜味,超限量、超范围使用或者未准确计量。

  二十二、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

  甜蜜素是一种常用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 30-80 倍,可用于饮料、果汁、冰激凌、糕点、蜜饯等食品。人体不吸收甜蜜素,几乎全部原样从粪便排出。食用食品一般不会导致甜蜜素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甜蜜素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中的规定,甜蜜素在小麦粉制品(自制)中不得使用。造成食品中甜蜜素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生产经营企业为增加产品甜味,超限量、超范围使用甜蜜素或者使用过程中未准确计量。

  二十三、苋菜红

  苋菜红是常见的食品合成着色剂,常用于果蔬汁(肉)饮料、碳酸饮料、配制酒、蜜饯凉果等制品。苋菜红必须严格按照标准使用,如果有,存在健康风险。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中的规定,苋菜红在糕点中不得使用。造成食品中苋菜红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生产经营企业超限量、超范围使用,或者未准确计量。

  二十四、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表 A.1 中列出的具有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在糕点中混合使用时,中各自的实际使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能超过 1。造成食品中该指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生产经营企业超限量、超范围使用,或者未准确计量。

  二十五、极性组分

  极性组分是食用油在高温煎炸过程中发生热氧化反应、热聚合反应、热氧化聚合反应、热裂解反应和水解反应所产生比正常油脂分子(甘油三酸酯)极性大的一些成分,其中甘油三酯聚合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最大。长期食用过度煎炸的食用植物油,其热氧化产物、热氧化聚合产物对人体健康不利。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 2716-2018)规定,极性组分在煎炸过程用油中限量值为27%。极性组分不符合标准要求,可能原因是餐饮加工用油反复使用,使用次数过多所致。

  二十六、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包括肠杆菌科的埃希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大肠菌群是国内外常用的指示性指标之一。其卫生学意义:一是作为食品受到人与温血动物粪便污染的指示菌;二是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提示食品被致病菌(如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等)污染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GB 14934-2016)规定,大肠菌群在餐(饮)具中不得检出。餐(饮)具中检出大肠菌群说明食品存在卫生质量缺陷,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

  特别提醒消费者,如购买或在市场上发现公告所列的不合格食品,请拨打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12345进行投诉举报。

  附件:

  1.2025年莆田市食用农产品和普通食品合格表

  2.2025年莆田市食用农产品和普通食品合格表


  莆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