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PT00207-3000-2025-00031 文号 莆市监函〔2025〕63号
发布机构 莆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生成日期 2025-08-18
标题 关于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187号建议的答复 有效性 有效
索 引 号 PT00207-3000-2025-00031
文号 莆市监函〔2025〕63号
发布机构 莆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生成日期 2025-08-18
标题 关于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187号建议的答复
有效性 有效

关于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18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8-22 16:06
| | |
政策解读:

林永强代表:

  《关于严打食品安全犯罪,构建安心安居莆田的建议》(第1187号)由我单位会同市公安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近年来,莆田市以“四个最严”为纲领,持续加大食品安全犯罪打击力度,通过专项治理、跨部门协作、科技赋能等多维度举措,形成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高压态势,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构建安居乐业的城市环境提供了坚强保证。2023年被评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让“舌尖安全”成为莆田的亮丽名片。

  一、聚焦重点领域,重拳打击犯罪

  (一)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

  市市场监管局成立整治问题工作专班,统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制售假劣肉制品问题线索台账64条,其中办理案件28起,移送公安(农业)3起(私宰生猪、生鲜肉未经检验检疫),执法支队核查案件线索10条,生产经营主体已整改问题16家次,整改中2家次。组织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肉类产品107批次,发现1批次不合格。检查网络食品销售平台2户次,督促平台删除违规信息2条。同时,积极与驻局纪检监察组、执法支队、市公安局开展工作会商,互相交流打击肉制品违法犯罪行为工作情况,进一步强化违法犯罪线索信息共享,共同严厉打击肉制品违法犯罪行为。公开举报渠道,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内部“吹哨人”、群众举报肉制品违法犯罪线索,实施举报奖励政策。主动邀请省政协委员参与监督整治行动。开展重点宣传活动3次,通过中国纪检监察报等报刊和微信公众号、党建头条、中国网等网络媒体等积极宣传整治行动成果15篇,发布科普、消费提示5条,曝光典型案例3起,出台制度机制2项,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员培训19人次。

  加强食品“两超一非”生产经营过程管控

  自2022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两超一非”和掺杂掺假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使用药品、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2024年,全市建立重点监管对象名单4家,检查重点监管对象5家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350家次,检查食品经营单位1593家次,发现问题24家次,立案10起。2025年,市食安办、工信局、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委、海洋渔业局、市场监管局和莆田海关联合印发《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同时,继续实施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自我承诺,鼓励企业向辖区基层市场监管所报备在用食品添加剂情况,及时更新完善《食品添加剂备案表》、《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承诺书》台账。截至6月底,全市发现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5家次,立案4起,共有食品生产企业171家上报《食品添加剂备案表》并作出自我承诺。

  三)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

  截至7月底,全市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58人次,检查中小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食堂承包企业及大宗食材供应企业等“四类主体”377家次,责令整改779个问题,立案查处28起违法案件,下发3份提醒敦促函,1份工作情况通报。联合教育等5部门开展一、二季度(春季开学、中高考专项)线上线下督查并通报2期,向教育局反馈5期监管信息。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将“校园餐”相关单位接入市级“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并将视频推流省局,联合教育部门定期开展线上督查并实现线上审核闭环,全面融入“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总体布局,率先向社会公开学校食堂后厨食品安全状况,2025年校园食品安全投诉举报件同比下降21%,该项工作做法获省局高度肯定。

  二、加强部门协作,提升执法质效

  (一)推进行刑衔接,提升联合办案效率

  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检察院和公安局出台了《莆田市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试行)》,建立了联席会议、信息共享、提前介入、线索移送、联合会商5项制度,全方位保障衔接顺畅。联合会商制度建立以来,共召开4次会商会议,就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过程中部分违法行为的定性、违法线索移送、联合办案程序达成一致意见,排除了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在办理案件过程可能构成“以罚代刑”的渎职风险。2024年共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910起,立案查处444起,罚款金额3246万余元,其中公安局查办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29起,逮捕54人。2025年截至6月底,共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453起,立案查处204起,罚款金额112.14万余元,其中公安局查办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11起,逮捕11人。

  开展“铁拳”行动,保护民生领域安全

  聚焦关系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和重点行业,在上级明确的12类违法行为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增加食品浪费、商品过度包装2类违法行为作为查办重点。2024年,莆田市市场监管局1个案例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执法指引,3个案例入选省市场监管局典型案例,累计公布食品安全案例8期33件,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分子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提升了公众对违法行为的认识。深入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专项整治。截至7月30日,已累计检查农村地区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209家次,检查食品销售主体7650家次,发现问题隐患592家次(含抽检监测、网络监测),立案查处399起,罚没10.32万元。向公安机关移送3起涉嫌销售未经检验检疫猪肉和违法屠宰生猪的违法犯罪案件线索,公布21件典型案例。

  三、科技赋能监管,构建智慧防线

  (一)加强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源头监管

  市农业农村局连续开展深化农药兽药使用减量和产地环境净化及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印发《2025年莆田市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工作方案》,部署2025年度全市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工作,落实农产品产地环境土壤长期定位监测工作,协同监测182个长期定位监测点的土壤和农产品,切实为农产品生产安全提供保障。今年以来,已完成统防统治面积65.07万亩次,绿色防控面积138.59万亩次,科学安全用药培训26期903人次。监督检查农药兽药经营企业、经营店及畜禽养殖场等共108家次,组织开展农药执法抽检91批次、兽药19批次,立案查处农药案件3起。

  加强食品安全“一品一码”溯源管理

  依托福建省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平台,以“一个批次产品有唯一的追溯码”为总体思路,对本地产食用农产品进行源头赋码,对进入生产经营环节的食用农产品通过追溯系统进行备案和录入进销货信息,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追溯体系。今年以来,全市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等单位共录入信息673.19万余条。其中市农业农村局已注册374家,生成追溯凭证18890批次;市海洋渔业局已注册150家,赋码数6858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注册3004家生产经营主体,录入信息670.59万条;市发改委已注册18家粮食企业,录入信息253条。

  利用“互联网+明厨亮灶”提升监管透明度

  2024年,整合提升全市“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全面融入“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总体布局。全市在营的599个学校食堂和10个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已全部汇聚接入市级平台。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部门与同级教育部门每季度定期开展线上视频抽查、联合通报问题;建立健康证到期预警机制,每月定期群发健康证临期预警信息12万多余条,依托“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实现校园健康证临期精准预警及线上整改闭环342条,有力提升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2025年已督促接入单位处置证件预警、AI预警等问题1万余条,建立健康证到期双模预警机制,每月群发临期预警信息4万余条,依托该平台实现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从业人员健康证临期精准预警及线上整改闭环717条,健康证过期问题明显下降。建立3项校园食品安全效能预警规则,推送纪委再监督预警155条,研判后转问题跟踪问效108条,有效提升部门监管效能。

  全力推进食品安全监管现代化改革

  依据企业信用风险等级精准确定检查频次,按照层级、风险、检查事项复杂程度对检查任务进行整合,从检查对象选取、检查方式优化、检查质量提升、检查结果运用等四个环节综合发力,进一步优化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协同监管机制,统筹归并各级在平台录入的监督检查计划后,形成每季度日常监督检查任务清单下发到基层监管机构,基层依据清单按季度完成日常监督检查任务,解决企业频繁接受检查、迎检负担较重、检查随意性大的问题,实现企业负担和基层负担“双减”的效果。2025年上半年,共完成日常监督检查任务18316家次,发现问题5336个,任务完成率100%,问题整改率100%,问题发现率23.64%。

  五)加大食品抽检监测力度

  市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海洋渔业局、卫健委、莆田海关等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对食用农产品、水产品、加工食品、进口食品、饮用水水质、餐饮具等进行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2024年,全市共抽检食品、食用农产品17549批次,总体合格率98.71%,并做好后处置相关工作。截至今年6月底,已组织全市食品、食用农产品抽检9479批次,合格率98.27%;完成“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专项抽检244批次。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吸纳您的建议,持续加大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强化科技赋能,推动食品安全治理迈向更高水平。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攻坚,针对校园食品、农村假冒伪劣、冷链走私等风险点,加大抽检频次与专项整治力度。二是优化智慧监管体系,推动“一品一码”与信用体系融合,探索区块链技术提升溯源可信度。三是完善跨部门协作,强化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海洋渔业、卫健等部门联合执法,形成“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闭环监管。

  再次感谢您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领导署名:吕正山

  联 系 人:邓  智

  联系电话:2690536 

  莆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8月18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委员会;荔城区人大常委会,市政府督查室。 

附件下载: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