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2024-02-22 15:12 信息来源:莆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点击数: 字号: T | T
2023年,围绕市委市政府、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部署,我局高度重视,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着力推进市场监管法治建设,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法治政府建设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法治建设组织领导。市局党组始终将推进法治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落实法治建设工作要求,结合实际, 将法治建设与全局工作、全系统法制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局党组书记、局长吕正山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参加重大法治活动,研究部署、推动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对市场监管法治建设中的重要工作和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审议,2023年度已召开党组、局务会议21次,研究涉及法治建设重大事项的议题。落实领导干部述法制度,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在年度考核述职中,围绕法治学习、依法履职情况等进行述法,主要负责人参加市委依法治市办组织的现场述法会议,交流述法报告。
(二)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系列活动,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结合起来。购买《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读本,制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安排,开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党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先后集体学习了习近平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的署名文章、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法治内容。依托福建干部网络学院平台,组织96人参加“习近平法治思想网络专题培训班”。邀请莆田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开展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邀请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辅导报告会。
(三)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一是在全省率先推行注册登记“数字化全域通办”改革。通过网上审批、就近领照模式,打破地域和层级管辖限制,再造审批流程,完善网上登记平台功能,推进注册登记全域通办,让市场主体随地办、随时办、便捷办。改革后全市变更注册登记时限也由3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进一步便利了企业群众,省政府职转办转发了我局经验作法。二是开展歇业备案试点。出台歇业试点方案,明确备案条件、备案程序、备案材料、歇业期限等内容,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歇业备案制度,降低市场主体维持成本,打造更加便捷的营商环境。三是推广食品网络经营许可审批改革。食品经营者凭入驻第三方平台的首页网址及截图,即可申请办理食品“网络经营”许可证,办理环节由7个压缩至3个,办事时限由10个工作日减少至5个工作日,有效提高“入网速度”。四是推进注册审批事项规范化。严格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政务服务事项“五级十五同”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调整我市市场监管系统行政许可事项体系框架和实施标准,推进事项清单、办事指南、文书范本、办事流程、办理时限等事项实现全市标准同源、要素统一,实现全市统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一是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出台实施信用提升行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措施,指导基层规范开展信用修复、信用承诺、歇业备案等操作。今年共归集涉企信息5.9万多条,全市列入异常名录企业2万多户次,移出异常名录企业5914户次,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2650户次,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64户次。二是依托信用风险分类等级开展抽查工作。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双随机抽查监管机制,依企业的信用风险分类状况实施差异化抽查,对风险等级低、信用良好的企业适当降低抽查比例,做到“无事不扰”,对风险等级高、信用等级低的企业加大抽查比例和频次,推进监管到位。三是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印发莆田市跨部门联合抽查工作计划和市场监管系统抽查工作计划,双随机联席办38个成员单位中牵头跨部门双随机抽查的单位达到17个,参与部门23个,涉及联合抽查事项合计49项。
(五)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08件,指导推荐10家企业参评省专利奖,9家企业获评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指导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118次,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合同登记10家。拓宽多元化纠纷调解途径,与市法院签订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协议,建立诉调对接、联动协作工作机制。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铁拳”、“蓝天”等专项行动,查办案件342件,其中商标违法案件315件,查处专利假冒违法案件6件,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21件,1件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裁决案入选2022年福建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六)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强化反不正当竞争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出台《莆田市市级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重大政策措施审查程序,提升审查效能。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清理工作,审查新出台增量政策措施131件。强化企业竞争合规指导,集体约谈全市25家机动车检测公司,走访燃气企业、喜盈门家装建材企业,开展竞争合规“点对点”精准指导,培育溢通环保科技(莆田)有限公司申报全省竞争合规体系建设标杆企业。开展假国企央企综合整治、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反不正当竞争“守护”等专项行动,立案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7件,罚没123.87万元。查处全省第一例网络数据抓取不正当竞争案,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评为2023年反不正当竞争能力提升活动十大优秀案例。
(七)推进行政执法规范。一是修订完善我局行政执法规定,进一步完善案件审核、集体研究决定等方面的的范围、权限、流程,推进制度规范。二是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四张清单”制度。开展行政执法裁量“四张清单”研讨、修改意见征集工作,落实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和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执法“四张清单”制度,今年我局适用“四张清单”处理案件30件,推送的2个案例被省局作为适用《行政处罚法》减免罚典型案例的情况通报表扬。三是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评估清理工作,梳理公布我局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16件。四是强化执法资格管理。组织2023年度市场监管系统行政执法资格专业法律知识考试。在市、县区设置5个考场,全市55名报考人员顺利通过考试。五是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聘请社会律师为法律顾问,鼓励支持执法人员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发展公职律师队伍,组织公职律师、法律顾问,参与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和论证、重大案件审核、行政复议答复、行政应诉等法律事务。
(八)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一是开展执法检查。组织对执法支队的案卷质量、线索管理、案管系统使用、执法音像记录设备使用、涉案财物管理等情况,开展执法检查,随机抽查20个案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督促整改。二是强化行政复议答复和行政应诉工作。推行工作人员和执业律师配合的“1+1”出庭应诉模式,办理行政应诉案件29件,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11次组织执法人员到庭旁听案件审理。办理行政复议答复案件37件,召开投诉举报类行政复议案件办理情况调研座谈会,与司法行政部门、人民法院,共同对投诉举报类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讨。三是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件、政协提案23件。发布政策解读5件,主动公开政府信息77件,受理答复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2件。
(九)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围绕民生安全、社会关注度高等重点领域,加强市场秩序综合治理,明确13类查办重点,持续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今年查处办结案件1588件,罚没入库2783万元,入选省局“铁拳”行动典型案例5个。一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以开展“党建引领 食安创城”专项行动为抓手,推动食安创城取得成效,莆田市获得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出台自动(无人)售货食品安全监管新规,福建日报、学习强国、莆田广播电视台予以登载报道。聚焦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将包保工作纳入“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总体布局,建设“食安包保督导”模块,分层分级建立涵盖4万多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4千多名包保干部档案、12万多条包保干部督导检查信息、1万多条监督检查信息的数据库,做到主体信息完整、包保责任清晰、督导情况可视、线索处置闭环,办理食品安全违法案件484件,罚没款367.6万元。二是强化药品安全监管。保持常态高压严打态势,监督抽检“两品一械”639批次,办结“两品一械”案件86起,与公安机关联合查办违法生产、销售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玻尿酸等案件2起,涉案金额2.8多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46名。大力推进药品重点品种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全市913家药品零售企业、24家医疗美容机构100%入驻追溯平台,综合运用责令整改、约谈告诫、行政处罚等手段净化药品网络销售环境。三是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深入开展“特种设备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年”活动、“百日攻坚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检查特种设备使用相关企业986家,帮扶重点企业237家,整改特种设备闭环事项610项,立案查处11家。将安置房电梯应急报警装置加装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民生三个“十大工程”,全市2029台安置房电梯全部安装到位。四是推进消费秩序安全。推行12315热线7×24小时人工接诉服务,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13.85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91万元。建立完善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公示消费投诉信息4342条。指导300多家实体店推行“线下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承诺,退换货金额200多万元,推动“无理由退换货”服务向线下延伸。
(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一是落实市场监管普法责任制。编制并公布2023年度“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细化我局29个科室普法的重点内容、对象、载体和时间节点,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对照标准,开展“八五”普法规划中期评估自查工作,推动法治宣传工作深入开展。二是组织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系列宣传活动。公布消费维权年度十大典型案例,在荔城区红星美凯龙家居生活广场举办活动启动仪式,开展放心消费示范商圈代表承诺、公益律师授牌仪式、诚信经营示范商户签字仪式、企业诚信经营知识讲座、提振消费信心 助力食安创城”主题沙龙活动、消费体察、假冒物品销毁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三是开展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活动。组织机关干部集体学习了习近平的署名文章——《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和《爱国主义教育法》,在局机关LED宣传屏滚动播出宣传标语,贴近社会生活,图文并茂,发布微信公众号专题文章5篇。编写全国宪法知识网上竞答活动微信文章,组织市局机关人员积极参赛,向8个企业联络群,1000多家企业发送宪法知识和竞答活动文章,发动企业积极参与。四是开展“5·20”世界计量日系列宣传服务活动。组织计量科普知识竞答活动,在城厢区中石化加油站开展加油枪计量自校演示科普宣传活动,普及加油机计量常识。联合国网莆田供电公司在荔城区的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举办计量免费检测咨询服务活动,设立了检测台、咨询台、宣传展板和展示台等,现场演示家用电能表,免费校准血压计、人体秤86台件,检测眼镜59副,发放100克标准砝码,接受现场咨询300多人次,多角度宣传计量知识。五是开展“质量月”宣传活动。围绕“增强质量意识 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北岸实验小学、利山社区、山亭农贸市场等地,通过上一节学生日常用品质量知识科普课、眼镜免费检测、开展“黄金首饰的辨识”讲座、首饰免费鉴定、燃气具安全科普演示等活动,现场免费提供检测服务90多人次,接受咨询460多人次,推进质量安全法律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六是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在荔城区正荣财富中心举行以“尚俭崇信尽责 同心共护食品安全”为主题的2023年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市政府副市长林韶雯,市、区食安委成员单位、荔城区政府及食品企业代表,近20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活动现场展示了莆田特色食品,开展便民免费食品快检服务,接受咨询投诉,食品行业商户代表签署食品安全诚信承诺书。七是开展安全用药月宣传。在涵江举行全国安全用药月启动仪式,通过义务为市民测量血压血糖、播放宣传视频和十大用药提示、悬挂宣传横幅、分发折纸图册、现场答疑解惑等方式,科普安全用药知识。活动现场开展健康义诊170人次,接受用药咨询65人次。 同时,组织开展4.26知识产权宣传周、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安全生产宣传月、世界认可日、标准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等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我局在法治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一是综合执法意识与能力尚待进一步提高,市、县区的执法与监管衔接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二是行政争议增多。一些职业投诉举报人以投诉举报的形式,变相敲诈企业,并通过频繁、反复的信访、检举、复议、行政诉讼等手段,对行政机关施加压力。三是对行政处罚法的理解执行不统一。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过罚相当原则及没收违法所得、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当事人没有主观过错不予处罚等规定,涉及大部分的执法案件,影响较大,执法、司法、社会公众等各层面的理解、裁量和裁判,难以统一,争议较大。
三、2024年工作思路
1.重改革优服务。深入推进歇业备案试点和数字化全域通办改革,优化提升改革举措,不断扩大改革成效,确保市场主体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贯彻落实福州都市圈政务合作联席会议精神,按照“全域一体”的原则,持续探索政务服务跨区域合作。
2.重基础抓提升。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结合市场监管实际,在普法宣传、行政服务、市场监管、执法办案等各环节,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完善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工作制度,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推行规范性文件动态管理。健全法制审核工作制度,开展案卷质量检查,加强执法监督。全面落实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推动“四张清单”更加广泛运用。
3.重保护促发展。落实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规划,加大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力度。组织企业申报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增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引导龙头企业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布局,推荐优秀专利申报中国专利奖。积极稳妥、有序有效推进鞋业市场整治,保持打击商标恶意注册高压态势,规范商标代理行为。指导市鞋业协会及集体商标运营企业正式申报“莆田鞋”文字集体商标。加大稳企帮扶力度,指导医药企业加快产品研发,推进落实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备忘录。积极配合引进医药生产项目,加快形成健康产业集聚规模。
4.重监管守底线。推动“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全覆盖和常态化,持续提升监管成效。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实现末端发力、终端见效。不断巩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扎实推进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为民办实事专项工作。深入推进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持续拓展药品信息化追溯品种,保持药品安全高压严打态势,严查严防严控药品风险隐患。确保不发生源发性、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不发生药品次生性安全事故。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